1.二十四道拐:令人惊心动魄抗战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寻8年终觅得

2.二十四道拐的剧情简介

二十四道拐演员表_二十四道拐

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

“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举世闻名的盘山公路,“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公路雄险,设计精巧,依山筑造,工程艰险,虽山势陡峭,弯道频急,但行驶者却无惊恐之感,且是许多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理想场地,被誉为世界公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二十四道拐建于1935年,在建造之初就名噪滇黔。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经过含二十四道拐在内的滇黔线才能到达前线和重庆,于是这里就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出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加强对二十四道拐的维护。因此,二十四道拐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成为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载入史册,是中美盟军团结抗战的象征和中美人民友谊、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见证。

时至今日,历经风风雨雨的二十四道拐仍完好如初,既可见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又可见当地民工的精工巧琢,不失为罕见之历史珍宝。充分利用原有开发的旅游景区,既保留了原始风光,也为游客提供方便,是感受祖国奇观的最佳之地。

二十四道拐:令人惊心动魄抗战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寻8年终觅得

二十四道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急。由关口向远处眺望,山峦叠起,横直连绵,薄雾裳绕,云海茫茫,气势磅礴,向关下俯视,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脚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其弯道犹如白龙盘山,真可谓“万山飞翠上吟肩,路曲行人似蚁旋”,给人既有惊心动魄之感,又有心旷神怡之处。从关上经过,可见脚下浮云连绵,烟气莽莽,加入天宇。穿过云海,行至悬岩下,即可见二十四拐左侧的悬岩飞瀑。盛夏时节,可见两涨清泉从悬岩之上,飞流直下,确是“悬岩挂白虹,细雨日飞空”。

二十四道拐的剧情简介

我有幸九月末参观了这条抗战生命线,这条公路在无人机的航拍下,拐来拐去,拐出了二十四拐,藏于密林之中,非常震撼!由于这个故事说来话长,还是简短介绍一下,如果你对这段 历史 感兴趣,可以去看一部32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剧里展现了当时负责指挥缅甸战役的史迪威将军开始了整训中国军队、打通史迪威公路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晴隆古称安南, 历史 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文化独特、交通便捷。这里有一条雄奇险峻的公路依山势而建,就是著名的晴隆二十四道拐。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全称贵州晴隆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由二十四道拐公路、观景台、安南古城、美军加油站、马帮山寨、史迪威小镇等组成。其中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景区核心部分,雄奇险峻,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标志路段,全长4公里,宽6米,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倾角60度。抗战期间,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是中美军民团结抗战的象征,被誉为抗战的生命线。

24道拐古称鸦关,是古代茶马古道入滇进川必经之地,地势险要,战略区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昔日的鸦关之雄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朝诗人周文化途径“鸦关”时,被其雄、奇、险、峻而震撼,留下千古名句:“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24道拐原有饮马池、凉亭,明参政林乔南曾在饮马池壁题词“鸟道千重”,清云贵总督蔡毓荣题“且以饮人”4字,抗战时期修公路被毁。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云南二战学者戈叔亚开始研究滇缅公路 历史 。但是,他原本认为在云南境内的“24道拐”公路却始终找不到踪影。此后,戈叔亚花费8年时间苦苦寻觅。他走访 历史 学家和许多二战老兵,并沿着滇缅公路进行了无数次实地考察。他甚至跑到缅甸腊戍,还从云南边境的畹町沿史迪威公路经缅甸八莫到达中国,却始终一无所获,照片与实地对照,总是相差甚远。2001年底,戈叔亚偶然得知,“24道拐”公路在安南。“安南”是贵州晴隆县的旧称。于是,戈叔亚踏上了开往贵州的列车。2002年,经过实地考察,戈叔亚向新闻界宣布了自己的发现,终于揭开了“24道拐”公路神秘的面纱,它就位于贵州晴隆县。

这里还是《二十四道拐》电视剧拍摄的场景之一。为了让大家能在此体验到不同的感受而建造了很多活动场地。有:野外露营、烧烤屋、青少年户外运动场地等;让游客们有一种远离城市喧闹的轻松释怀。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体验一下。

作为世界史上有名的“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 历史 见证,是中美军民团结抗战的象征,在公路修筑史上也具有重要的 历史 考古价值。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公路改道,这一段“24道拐”完整地保存了它的 历史 原貌,使其 历史 价值更为显现。更被列为著名的“金州十八景”之一。

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贵州工委书记带领贵州工委来到了晴隆县,按照中央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在晴隆展开了宣传抗日,并积极护桥保路,为保护国际运输大运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二十四道拐公路,保证了运输畅通。日军对它既“封”又“断”,中美联军对它要保“通”护“畅”。一个善于决战疆场见红的一流军人梅松来到了“二十四道拐”,明处他要防日军轰炸和日军偷渡,暗处他要与内奸斗智斗勇。这是一场反法西斯的血泪战斗,不可避免的艰苦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