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_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开放吗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的景点

2.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历史沿革

3.明城墙遗址公园的遗迹保留

4.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几个门可以进入

5.北京遗址公园在哪里?

6.明城墙的简介

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_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开放吗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的景点

       紫竹院公园,西便门小公园,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

       1、紫竹院公园是中央音乐学院附近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这里容纳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西便门小公园,也称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西二环立交桥的中间位置,园内有明城墙的遗址,站在城墙上远观四周,特别壮观。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历史沿革

       

        春日午后的太阳铺洒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块块斑驳的明砖像一双双眼睛,见证了京城的 历史 变迁。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还是第一次走进这座位于东便门的遗址公园。

       

        它东起内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内城东南角楼3.3公顷,绿化面积12.2公顷。

       

        城墙下坐着一些正在侃山的北京大爷大妈们,他们一辈子住在附近,他们的祖辈也许就是建设明城墙的其中一员。

       

       

        我穿过公园拱门,这是按中国传统拱券式门洞修建的火车劵洞。1915年6月,北洋政府为修建“京师环城铁路”而打通靠近角楼的城墙,并拆除了最后一座墩台,建成穿行城墙的火车券洞,这是京师环城铁路唯一的遗存。

        我从墙边几个穿古装拍照的姑娘身边走过,准备从马道登上城墙去参观角楼。

       

        这是供登城用的斜坡道,构筑在城垣内侧并与城垣平行连接,呈“八”字或倒“八”字型,马道斜面以大城砖垂直立砌成为“礓嚓”式路面。

        “礓嚓”是为增加坡道、斜道的磨擦力,在坡道、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成锯齿形的面层,可以防滑。

        现马道于1988年修复,为便于游人登城,改为石条台阶。为了保护古迹,马道两旁也没有扶手,我每登上一个台阶记一个数,数到第64个台阶,站到了城墙上。

       

        城墙上面如此宽阔,从这里远眺京城,眼前是火车站、大高楼、中国尊,还有春天里花红绿柳的景色。

        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古人曾经踩过的地砖上,慨长思而怀古。

       

       

        历史 上明城墙全长约40公里,始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距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

       

        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

       

        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上没有一片可遮荫的地方,但存有铺舍。现在的三栋铺舍是1988年参照史料复建的。

        铺舍是为明、清两代城墙上守军的执勤用房。几百年前,城墙墩台(马面)上常建有铺舍和储火药房,建筑形式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一明两暗,两侧设土炕可供休息。

       

        旗杆石:清朝时北京城驻防由八旗分管,崇文门迤东直至东便门由正蓝旗驻守,此处是清朝守城军队用于固定正蓝旗旗杆的石板。

        身边有一个小男孩问妈妈:“什么是正蓝旗?一个有多少个旗?”妈妈说:“我只记得有八个旗,咱们进角楼看看有没有详细介绍。”

        我抬头仰望着高大雄伟的角楼。它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城角墩台上。角楼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形状,楼顶为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成的楼脊上装饰着兽头。

        据介绍,整座角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部分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

        角楼东面和南面上下都有4层箭窗,每层14个。北面和西面也开有上下4层箭窗,每层4个,整座角楼共有箭窗144个,前楼后厦。抱厦辟两门,一西向,一北向,门上各设直棂窗3扇。

        我走进角楼内,楼内立金柱20根,空间顶阔。

        我沿着木梯登到第三层,第四层关闭。

        角楼的每个窗口外都安装了保护玻璃,从里向外看窗外的景色,想象当年守军在这里瞭望敌情的情景。

       

        角楼内有《北京城墙城门 历史 文化展》,展出了许多老北京城墙、城门的珍贵。

       

        北京的城墙、城门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它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是北京古都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筑中起着军事防御的作用。我详细看了距离我家最近的西直门 历史 介绍。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位于内城西城垣北侧,是由一系列的组合:城门、城楼、瓮城、瓮城门、箭楼、城墙、护城河、吊桥等。

       

        明永乐十七年改为“西直门”。明正统初大修加瓮城、箭楼等。因皇城用水皆由玉泉山运至大内,故有“水门”之称。

        我童年时代听到的西直门是爸爸讲机关里一个阿姨的故事。1949年1月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北京城那一天,阿姨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西直门上挥舞红旗欢迎解放军。

        我每次在院子里看到这个阿姨,都充满敬意向她问好,直到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去医院看望她,那个站在西直门城楼上的高大形象依然在我脑海里发光闪亮。

        我老公记得,1969年拆西直门时,他听说挖出来了什么东西,便骑上自行车去看热闹,但由于人太多,什么也没看到失望而归。

        我发小菲姐记得,那一年万寿寺小学挖防空洞缺少砖头,学校组织便这些小学生去西直门背砖头。“那些砖头特沉。”她回忆说。

        在角楼的展览中,我看到这样的介绍,1969年,军队的工程部队拆除西直门时,意外发现压在明代箭楼之下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城门,门洞内有至正十八年(1358)的题记。

        城门残存高22米,门洞长9.92米、宽4.62米,内券高6.68米,外券高4.56米。城楼建筑已被拆去,只余城门墩台和门洞。

        城楼上尚存向城门灌水的灭火设备。木门已被拆去,仅余承门轴的半球形铁“鹅台”和门砧石。

        原来我家老公听说的“挖出来了什么东西”就是这座城门。

        更多的游客则对一幅明代“内九外七”的北京地图更感兴趣,一对年轻男女数不清楚哪些门算是内九,哪些门是外七。女的说:“数清楚了也白搭,咱们都不是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我走出角楼,手扶马道墙走下城墙。回望北京明城墙遗址,回味梁思成先生对北京古都的评价:“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都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遗迹保留

        一直以来,明城墙遗址一直被单位、居民占用。据现场调查,在遗址范围内形成的79个单位中,有20余个单位直接在城墙或基础上建造厂房、车间、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9栋,500余户职工的住房建在城墙上,有的住房拆除城砖、挖掉城墙夯土;有的将城墙打洞改做后山墙,对城墙原貌造成极大的破坏。由于大量单位、住户和自由市场的存在,使这遗址区域的环境极为恶劣,市政设施落后,管线引不进,污水排不出,房屋低矮、破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这一切都对城墙及遗址产生更为严重的威胁。

       腾退工作分两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从2001年10月开始,对明城墙遗址公园范围内的占用单位进行腾退。铁路部门为保证双节及春运的安全,于2002年3月开始此项工作,此阶段共腾退单位79个(二开关厂正在腾退中)。第二阶段是各责任单位腾退所属住户,由于人口基数大,各责任单位采取分阶段逐批腾退的办法,便于解决腾退中出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腾退区域内的社会安定。腾退办公室共腾退居民2612户。其中铁路658户;崇文区1144户;城建524户;市政168户;建工59户,纺织61户,东城2户。腾退资金总计5.08亿元。

       随着市政府对占用遗址单位、住户的外迁等整治工作的实施,这一地区的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彻底解决80多年来形成的单位、住户占用城墙遗址的问题,全部迁出遗址区域内的79个单位,2600余户居民。拆除各类建筑6000余间,共清运渣土垃圾160000吨。

       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存在的房屋破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环境,在整治的基础上,环绕城墙遗址栽种了52000平方米的草坪、树木,建成环境优美的城墙遗址公园。

       彻底改变城墙长期遭受破坏的状况,拆除长期影响城墙安全的各种违章建筑,为城墙修缮保护工作的进行创造了基本条件。 1、明城墙遗址公园范围内占用单位多,居民住户多。并且分属不同单位,既有中央单位,市属单位,又有区属单位、街道小厂,单位间的情况完全不同。居民的住房性质也千差万别,有房管房、单位自管房、自建有证房、自建无证房、工棚等,总之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很大。

       2、明城墙遗址公园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单位、居民自然聚居、办公、生活,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市政设施极不完备,生活环境恶劣,污水横流,房屋破败不堪,其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地理位置,严重破坏市容市貌,严重影响首都形象。遗址腾退工作,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管理水平的务实之举。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机协调在一起。

       3、明城墙遗址单位、居民的搬迁,受次采用“文物腾退”政策,即原产权单位腾退住户。谁搞的建设谁的房,就由谁负责腾退住户。澄清历史遗留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调动责任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减少推诿扯皮。文物腾退政策,为文物古迹保护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4、明城墙腾退范围,是北京城区的中心地带,紧邻北京站铁路交通枢纽。许多居民就住在铁道边。腾退工作中,既要完成腾退任务。又要稳定居民情绪,保障腾退区域的社会安定。在整个腾退过程中,仅有4户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强制拆迁12户,执法文明,措施严密,善后工作妥善、扎实,基本没有出现过激过火行为。 明城墙是明清北京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老北京的象征,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原有的城墙在整体上已不复存在。北京明清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城墙,全长1540米,这段城墙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城墙的内城砖、城心夯土均被拆光挖净,有的地段已大面积裸露城心的夯土层,仅存一侧的城墙砖体,也受到相当程度的腐蚀、风化。

       在完成明城墙遗址腾退工作后,北京市文物局投资两千多万元对此段城墙进行全面修缮,此次城墙的修缮工程,是以最大限度保护城墙的历史原貌为原则,其修缮方针是保留现状、恢复原貌,维修险情,加固残状,适当复建,使城墙恢复连续的整体,并得以保护。

       在拆除遗址上杂乱建设及清运渣土的工程中,施工单位注意维护好现存的城墙残状,不继续加大对城墙的破坏,尽量多地保留已残破的墙体。

       在修缮工程中,注重按原状保护好城墙中原有遗迹的历史真实性;总体上采取现状加固的方法,采取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墙的历史信息和原有风貌。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几个门可以进入

       明城墙只保留正阳门、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城角楼、内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残段。明代北京内城垣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垣。元大都城垣周长60里,设城门ll座,城垣全部是板筑夯土墙,高12米,宽31米。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在修整元北城垣的同时,在距北城垣以南3公里的地方,加修了一道新的城垣,新建北城垣的西端正值长河的河床,故将城垣改道,自德胜门以西起,城垣即向南偏斜。造成北京内城西北缺一角。

       新建的北城墙较内城其他三面的城垣高且宽,高4丈多,顶宽5丈,而其他三面则高3丈余,顶阔2丈。南城垣是在东、西长安街一线上,永乐十七年(1419),因修皇城营建大内,为把五府六部都摆在皇城前面,便将南城垣向南拓展约O.8公里,即今天的南二环路。明正统元年(1436)修筑了九门的城楼。经过修整过的城门,不仅建筑了城楼,门外还设立了箭楼、瓮城,并在城垣的四角设立了角楼。除正阳门箭楼设门外,其余均不设门。除正阳门瓮城辟门两座外,均于瓮城内侧辟门一座。此外,又把护城壕加深,有些地方还用砖石垒砌。九门的外面,原来是木桥通渡,全部改成石桥,并设立了水闸。为加固城垣,从洪武年间起就在城垣的外壁加一层城砖。这项工程,一直延续到正统年间,才将城垣的内外壁全部用砖包砌。

       新建的内城垣周长约25公里,平面呈东西略长的长方形。整个城墙内外壁均下石上砖,内为土心,墙体高约11.36米,雉堞高约1.8米,通高约13.2米余,墙底层宽约19.84米,城垣顶部宽约16米。城垣外侧周筑马面,城垣上内侧筑宇墙。嘉靖三十二年(1553),兵部尚书聂豹等联名提出修筑外城。先修城的南侧,用半年时间即告竣工,从而使北京城垣的形状变成凸字形。外城以内城南端东西两侧为起点,宽于内城一里余围起内城的南端。外城的北端为凸字形的两肩,两肩各设有一门,东为东便门,西为西便门,均北向。共设城门7座,除2座便门外,其余5座皆为皇帝命名。每座楼门各设单檐门楼1座,各门皆筑瓮城,其门辟于正中,与城门相对。城垣四角各设角楼1座,东西便门各设水关1座,皆为三孔洞,内外护以铁栅。外城垣周长约28里,内外壁均为下石上砖,墙内为土心,墙体高约6.4米,雉堞高约1.28米,城墙通高约7.68米,城垣下宽约6.4米,上宽约4.48米。明代修筑的城垣,内城东、西城垣大部分是在元故城垣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其他部分都是重新修筑的。前者一般是在夯土上进行包砖灌浆而成。

       新建城垣墙体夯土层的下面、在深达5米左右的流沙层中,横竖排列着l5层原木料,每层约达60-70根不等,每根长约6-8米左右,直径在20-30厘米之间,绝大部分是红松和黄花松,木料之间都用大扒钉钉死,连接成一牢固整体。夯土层上面还铺有三合土。在墙体外壁包砌大城砖的里面还砌一层小城砖,城砖的下面均垫砌三层衬基石,外部基石露出地表一层,内部基石露出地表二层。城墙顶部海墁一层大城砖。明代北京内外城共有城门16座,内城9座、外城7座,内城的城门大多是根据元代古城门改建而成的。门楼均朱楹丹壁、封檐列脊、灰筒瓦绿剪边,三层檐歇山重楼式建筑。除正阳门楼为面阔七间外,其余八门皆面阔五间。通高在30-40米之间。外城的城门楼稍低一等,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且面阔3间,通高ll米左右,瓮城位于城门以外,将城门、城垣、箭楼、瓮城门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坚固的防御整体。其上建有雉堞、宇墙。内城瓮城与城门相对之垣墙正中皆筑箭楼一座,为重檐歇山顶,高30余米,楼左右3面墙体各辟箭孔,角楼位于城墙转角的结合部。北京城的内外城楼垣四角都建有角楼。角楼全称应为城垣角箭楼,为重檐山顶,平面呈曲尺形,两阔面与两窄面墙体上分别辟有4层箭孔,阔面每面56个窄面16个,每座角楼有箭孔144个。外城角楼形体较内城要小,共有箭孔20个。马面是宋代的叫法,明清称之为城垛,是凸出城垣外侧的墩台。其高度与城垣相同。马面的尺寸一般在14-15米长、宽为13米左右。又有一种称为大马面的墩台,其尺寸为长20米、宽35米左右。马面间的距离不等。马面的后面城垣上都建有硬山顶铺房,面阔3间,进深l间,是供守城士兵休息或堆放武器等物之用。另外在城垣的内侧还建有可供上下的马道,内城计有9对城门马道、4对角城马道、14对城垣马道,总计27对马道共54条。城垣外侧建有齿状雉堞,起盾牌作用。城垣内侧建有字墙,清代城垣没有变动。1949年后城墙逐段拆除,并在原址基础上建为二环路,路下为环线地铁。

北京遗址公园在哪里?

该公园有三个门可以进入。

       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得知,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入口有三个门可以进入, 分别是南门、西门和北门。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南门位于崇文门东大街9号,属于开放大门。明长城遗址公园西门北京站西街路段。仅行人可以通过。公园北门位于建国门南大街行人与非机动车通道路段。

明城墙的简介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可以感受北京历史沧桑的景点。在北京众多的遗址公园中,北京有哪些遗址公园?他们都在哪里?详见下文。

       1、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

       下午,皇城根遗址公园广场阳光明媚,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年轻人在开心地打羽毛球。有人在修复后的一小段城墙前拍照。红色的墙和金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前皇室的威严。断裂处裸露的砖块凹凸不平,默默地沐浴在阳光里,像一段凝固的历史。

       黄根遗址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古迹丰富。公园南北串联中法大学旧址、老舍故居等历史建筑,南端建有明代东安门遗址露天“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河沿街19号(王府井步行街西)

       2、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分为海淀段和朝阳段,全长9公里。它是目前北京市区最大的带状公园。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新的空气,清脆的鸟鸣,静静流淌的河水,让这个地方与附近熙熙攘攘的交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都遗址公园已建成700多年。它以水为线,以历史为魂,清流洗尽历史的阴云,阵阵花香透露着时代的变迁。站在溪边向外望去,远处金戈铁马的声音还在耳边,历史和现实是那么的近。

       公园里的“蓟门烟树”是燕京八景之一。这一景区的景色在春天格外美丽,再现了“香树挤蓟门,无边烟遮城郊”的景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街38号

       3、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起城东南角,西至崇文门。现存城墙遗址长约1.5公里,是北京原内城墙的组成部分,也是现存最长的一段。

       除了城墙遗址,公园还保留着200多棵古树。站在城墙下,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用简单的设计手法突出了城墙的残缺美。自西向东依次形成“老树明墙”、“穿行废墟”、“古楼新韵”、“野鸡铺绿”的景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9号

       4、圆明园遗址公园

       从前,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宫殿,有150多处景观,被称为“万园之园”。不幸的是,圆明园在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烧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经过重新规划和修缮的圆明园遗址。

       有圆明园的山水体系、园林格局、建筑基址。昔日的假山、叠石、雕刻残迹犹存。长春园和福海景区基本再现了园林鼎盛时期的景观。

       通过这些遗址,人们可以依稀看到圆明园的原貌。有典雅的宫殿建筑,有婀娜多姿的江南园林,有欧式园林建筑。

       不妨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逛逛,可以在感受废墟的同时给孩子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明城墙遗址公园

       市政府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对明城墙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工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墙的历史原貌为原则,按照保留现状、恢复原貌、维修险情、加固残状、适当复建的做法,使城墙恢复为连续的整体。2003年9月,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对外开放。

       遗址公园外围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带状公共绿地,根据不同功能可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区、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五个部分。2003年与北海公园、菖蒲河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密云奥林匹克健身园等12个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精品公园。

       以古老的城墙为背景,从西往东,由园林工人精心设计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一一呈现,其间点缀以朴素自然的菊花、海棠、萱草、马蔺等花卉,移步换景,更增添了古老城墙的魅力。

       线路1: 从西苑出发,乘坐运通108路下行(上地环岛东-马家堡路北口),在公主坟南换乘52路上行(北京西站-平乐园),抵达北京站东. 约25.14公里

       线路2: 从西苑出发,乘坐808路下行(颐和园北宫门-前门西),在和平门东换乘44路外环(新街口豁口-新街口豁口),抵达东便门. 约25.25公里

       线路3: 从西苑出发,乘坐498路上行(中央党校北门-新街口豁口),在新街口豁口换乘800路内环(左安路-左安路),抵达建国门南. 约26.84公里

       线路4: 从西苑出发,乘坐394路上行(颐和园-六里桥东),在公主坟南换乘52路上行(北京西站-平乐园),抵达北京站东. 约28.17公里

       线路5: 从西苑出发,乘坐826路上行(颐和园-肖村桥西),在和平门东换乘44路外环(新街口豁口-新街口豁口),抵达东便门. 约25.97公里

       线路6: 从西苑出发,乘坐331路下行(香山-新街口豁口),在新街口豁口换乘800路内环(左安路-左安路),抵达建国门南. 约26.99公里

       线路7: 从西苑出发,乘坐968路下行(西北旺市场-大兴长途站),在公主坟南换乘52路上行(北京西站-平乐园),抵达北京站东. 约25.12公里

       线路8: 从西苑出发,乘坐690路上行(颐和园-前门),在前门换乘692路上行(世界公园公交总站-北京站东),抵达北京站东. 约27.94公里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